展望2020,整體推進與融合創新
核心提示商業5G網絡和IPV6網絡全面鋪開,教育短視頻、雙師課堂等教學模式將受益于網絡質量的提升而擴大應用范圍。
深度挖掘“小場景”,新興技術向教育領域加速滲透
商業5G網絡和IPV6網絡全面鋪開,教育短視頻、雙師課堂等教學模式將受益于網絡質量的提升而擴大應用范圍。而腦科學研究,將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從廣受爭議的腦機設備應用轉向腦智發育和學習障礙排查研究。在區塊鏈技術方面,聯盟鏈成為應用首選,一些教育類應用會嘗試以區塊鏈技術重構社區激勵和信用機制、數據分發機制。同時,幕課平臺更加廣泛應用自適應學習技術,虛擬主播技術也受到更多關注和應用。
籌劃實施“新戰略”,整體推進智能教育發展
首屆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發布了《北京共識》,建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政府規劃教育人工智能政策。我國將深入開展智能教育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加強對智能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整體推進,智能教育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加強,研究者、建設者、應用者實踐共同體逐步形成。《中國智能教育發展報告》即將發布。
持續保持“大投入”,智能教育成為產業互聯網的突破口
傳統互聯網正在向產業互聯網轉變,教育行業將成為突破口。借助智能教育發展契機,既可以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又可以聚集和帶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企業而言,智能教育作為教育與技術密切結合的領域,有助于技術落地。以大投入帶動產業發展,涉足智能教育領域的企業和資金將會越來越多。
應用注重“見成效”,人工智能成為解決教育難題的抓手
回歸教育本質、注重應用成效成為凸顯技術價值的關鍵。長期以來,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和有限資源供給的矛盾一直存在,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的在線教育、雙師課堂等有助于緩解此類矛盾,幫助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破解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減負增效等教育難題。通過制定可量化的指標,進行實證性研究,為區域評估智能教育建設與應用效果提供有效手段。
快速發展“控風險”,人機協同面臨倫理風險挑戰
歐盟委員會發布人工智能開發和使用倫理準則,我國新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關注“可信賴人工智能”。人機協同的倫理風險不斷涌現,如情緒識別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效果監測、腦機接口技術用于評判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引起了社會的極大爭議。可以預見,要杜絕技術帶來的、不可預知的倫理風險,需要更為細致具體的可操作方案。
(“展望2020”作者劉邦奇、賀勝分別系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和研究員)
部分文章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如有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